2005年9月21日 星期三

來杯好咖啡 -【雪可屋】

老同學趁著假日來閒聊,一時太忘我~ 時間,被遺忘。

送她回去公館之後,回想起五專時代,常和聯誼的朋友群來到台大週邊,在這裡的麥當勞、冰店、咖啡館消磨烤肉後多餘的時光;突然很想看看有沒有十年前錯失的咖啡店。就在溫州街,發現了一家「雪可屋」。

從外面看進去,昏黃的燈光和一般營業到深夜的私人咖啡館沒有不同,不過看到的三桌客人,倒是令我對她感到好奇。

第一桌,是坐在窗邊約三十出頭的男人,桌面左前方放著一杯見底的冰咖啡(也可能是冰拿鐵)、煙灰缸裡的數個煙頭,忙碌著,邊敲打著電腦、邊打著電話;

第二桌,是坐在稍裡面的座位,是學生吧!狀似情侶的一對男女,男人面前也擺著筆記型電腦,不同的是,他的眼光總落在女伴身上,雙手揮舞著像是在講述像佛洛依德性器期影響(八黃后娘娘,這是為你加的)的深奧理論,女人則靜靜坐在一旁,動也不動地凝視著,許久才動一下手臂拿起桌上的水杯給喉頭一道潤澤;

第三桌,是吧台正前方的三個男人,兩位四、五十歲上下,另一位約莫六十多歲,桌上散置數個白色杯子,三人聊得非常開心,男人在一起聊天,隨隨便便就能聊得盡興。

因為那位老先生的笑容,我走進了雪可屋。

走進店裡,第一句進入耳中的字句不是歡迎光臨,而是久違的空中補給合唱團的All Out Of Love,哈哈!一時之間回憶狂洩,真不愧是已經駐地十多年的老店。

店裡的佈置復古,不論是整體色系、擺飾、及幾楨牆上吊掛的爵士樂手Bill Evans等人的黑白照片,都頗有美國風味,略想,雪可屋一帶以往是華僑新村的舊址,雖然住的大多是香港或東南亞回來的華僑,但大略也是引進了不少這一類的風格吧!店內陰暗處擺著兩只約200公分的立式喇叭,除了音饗展,我還沒有機會看到這樣的排場,其流洩出來的音樂,大概是心理作用吧!也覺得似乎特別的圓潤厚實。

吧台裡,也有一台和居品咖啡一樣的手拉式咖啡機,一旁擺著的機器是三公斤的烘培機吧!不過其上擺滿了包裝好的一磅裝咖啡豆,本來一度懷疑她已經是個裝飾品,但一看她的排煙管還是接到外頭去,應該是還在使用的機器。

靠著吧台的地面,擺滿一包包的生豆,雪可屋以莊園級的單品豆揚名,其中多被推薦的是cona及肯亞AA,點選咖啡的Menu裡,除了卡布其諾、拿鐵、摩卡奇諾、維也納咖啡、瑪琪雅朵、康寶藍、Espresso、愛爾蘭咖啡等,也有許多單品選擇,如耶加雪啡、薇薇特南果、牙買加頂級藍山、夏威夷可娜、肯亞AA級等相當多種咖啡。

不例外,雖然想喝巴西,不過最後決定點的還是我最愛的耶家雪夫,同行友人點的是肯亞AA。吧台是個約二十七、八歲的女孩,手沖,不過耶家雪夫特有的酸卻沒有很明顯,還好body還算厚實,友人的肯亞大概也是同樣的感覺。

雪可屋營業到一點,老闆是餐飲出身,咖啡、飲料、簡餐都有供應,聽說其義大利肉醬麵不錯,可惜到雪可屋的時間已經過了晚上十一點,剛剛好是我吃早齋的時間,只好對肉醬說下次再聚。

坐了大約半小時,第一桌忙碌的男客人及第二桌的女伴、老先生和其中一位先生先行離場,少了敲打鍵盤的聲音、男女討論的聲音、男人閒聊的聲音,霎時,店裡的Air Supply成了主角,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增添了幾分懷舊的氣息,女伴離開的那位先生,開始敲打Notebook,偶爾抬起頭環視四周,或仰頭閉眼沉思;吧台正前方留下來的四十歲男子,開始在店裡漫步,大概就是老闆囉!不過我沒有上前,因為此時的氛圍這樣自然悠閒,我不想成為導演,再去加添劇情。

昏黃燈光、咖啡香氣、瀰漫煙霧、我看著兩個落單的男人,他們卻不讓我覺得他們孤單,反倒是有種文人浪漫的味道,這個夜晚真棒!

雖說是復古風啦!不過老闆大哥...也不要用Mild Seven的煙灰缸咩!很台喔!還好沒有看到黃長壽...


雪可屋shake house咖啡館

台北市溫州街86號
02-2367-3036
AM10:00~AM1:00



2005年9月19日 星期一

晶瑩剔透的幸福

初見幸福 是緊握在手心
當高舉時 透過脆弱如水晶的愛情
可以看見晶瑩剔透的幸福

閃著狀似鑽石七彩的光芒
常會讓人誤以為愛情是這般 堅強
忘卻了她的易碎
而在愈見粗略的舉手投足間
粉碎了 幸福....


不知道自己是否不夠珍惜手中的幸福,只是眼光所到之處,盡是光芒萬丈,致使無盡慾望下的情緒太過洶湧,難以為任何人平靜。

今天,一位朋友醉倒在車上,電話裡嘴中不斷問著我是誰、喃喃說著對不起,想必他已是醉至最深處、不知所云了,既是如此,又何必當初的一陣衝動?

世上沒有絕對的幸福,不論對象是誰,一段平凡的戀,總是未臻完美~

該自由飛翔的,就讓它走,該深情留守的,歷經世事滄桑,還是會在身邊,就像儘管是不完美的圓,繞行一週依然回歸原處。

我,低頭看看自己的手掌,不厚實也不寬大,無法握住太多的幸福,於是放棄督促自己緊守些什麼,因為守到最終,欠誰的終究是還給誰,何必?

又,閉目審視自己的心,不豐潤也不寬敞,無法承載太多的深情枷鎖,於是也放棄強迫自己扮演那些完美,因為演到最終,無法給的究竟是相同,何必?

註不註定孤單,總是謎,能不能夠相守,就隨風~

我無法給你、或是給誰一個成功戀愛的固定模式,不是逃避、不是不負責、也不是預定行程,只是一時的盲目應允,造成我們的悲劇。

能不能繼續,就回歸至適合度的原點,好嗎?不適合,任何的努力終究是枉然,何必拖著?


背叛成功 --當金錢與頭銜讓人找不到自己,你要…

統計顯示,72%的上班族,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理想與現實之間,產生巨大鴻溝,追逐成功的欲望,推擠人們向前走,忠於自己,越來越困難。 七項指標,檢視你能否做自己。 

/劉佩修

今年初,著名研究機構紐約經濟諮商理事會(Conference Board)調查顯示,美國人有五成不滿意目前的工作,工作滿意度連續十年下滑,只有一四%對工作非常滿意。

另一份由美世人力資源顧問公司(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的調查也顯示,英國人工作滿意度連續三年下滑,今年只剩五九%。

不止美、英兩國如此,台灣一四人力銀行五月份公布調查,七二%的上班族不滿意目前工作,其中六八%的原因來自「沒有明確目標」。台灣上班族的人生目標、天賦才能與現行工作之間,存在巨大鴻溝,找不到自己,似乎比美、英更嚴重。

「我是誰?我該做什麼?該往何處去?」這是人類的老命題,現代人則陷入更複雜的迷宮,被它層層裹住,找不到出口。

資訊發達,讓現代人迷失自己

「資訊發達是這個問題的幫兇,強迫性資訊帶來集體焦慮症,」曾任心理治療師、現為專職作家的游乾桂分析,主流教育追求「登龍術」,大家都想找到功成名就的方法,卻不願認識潛藏心中的內在丰華。

人們每天一打開電視,接受的資訊是誰穿豪服、誰住豪宅,價值觀很難不被影響,當心中對成功的期望與現實間差異越來越大,就產生焦慮與壓力,迷失了自己。

就像美國劇作家羅伯‧費雪(Robert Fisher)在《為自己出征》(The Knight Rusty Armor)一書中的寓言:一位武士拚了命要變成天下第一武士,他穿上國王賞賜的盔甲,每天南征北討,就算回到家,他也穿著那身令他聲名大譟的盔甲,不管吃飯或睡覺,都不願脫下。終於有一天,他的家人與朋友都忘記他長什麼樣子,他自己也忘了。
這身盔甲代表主流價值的權威、榮耀、以及成功,武士沒意識到自己與盔甲已經連為一體,直到驚覺鐵匠拿槌子敲他,竟不會痛,此時他用盡全力也脫不掉盔甲。

現實世界中,多少人耗盡青春只為了爭取那套國王賞賜的盔甲,卻又要耗盡後半輩子的時間,掙脫那身自己套上去的沉重枷鎖?「回歸自己,探索自己,做自己」,說得簡單,卻一點也不容易,甚至很辛苦。

專長人力資源的台大商學研究所教授戚樹誠,引用Markus&Kitayamau的研究,強調東西方在「文化與自我」的差異性。他說,東方的自我是「相依我」(Interdependent self),而西方的自我則是「獨立我」(Independent self)。

社會框架,讓東方人不敢追求自己

東方的自我主義含有許多相互依賴性,例如東方人自我介紹,經常把家人、朋友、師長全部介紹進去,西方人主要是介紹自己的個性、興趣等,「因為東方人有太多相依我,所以人們做轉換職業的決定時,必須考量比西方人更多的面向、以及因為社會關係而來的不同意見。」戚樹誠說。

資訊焦慮、社會框架、文化限制,如同滾滾洪流把人拖著跑。要挖掘自我,是怎樣的追尋過程,又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冬季蕭瑟的維也納。這天是維也納民眾自發舉行「共和日」大遊行的日子,一位將滿十四歲的少年被挑中,成為遊行隊伍最前端、舉大旗的人,這是當地學生夢寐以求的光榮任務。

他威風凜凜舉著大旗走在最前端,後面的學生與民眾以十二個一列齊步跟著他走,街道兩旁不斷有人加入遊行隊伍。然而,他突然感受到身後整齊的步伐聲,源源而來的人潮與劃一的動作,好像對他施了魔法,讓他停不下來。

內心細微的聲音告訴他:「我不屬於這群人。」幾秒後,他一語不發,把手中旗幟交給身後一個高壯學生,隨即脫離隊伍,轉頭回家。這位十四歲少年,就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成年後的杜拉克,又多次背叛別人眼中的「成功」。其中一次在他二十七歲時,在英國一家投資銀行擔任資產管理師,待遇優厚,但杜拉克不喜歡這份工作,決定離開。

老闆為留下他,不但允諾升他做合夥人,還送他一份厚禮——安排他和他太太搭豪華郵輪頭等艙到紐約,並擬聘請他擔任紐約代表,為期三年,年薪二萬五千美元。這個數字比當時美國部長和大公司最高主管的薪資都來得高。

杜拉克問:「你付我這麼多錢做什麼呢?」老闆答:「什麼事也不必做,只是預備不時之需。」杜拉克拒絕了,「因為這表明我得為他一個人服務,就算什麼事都不必做也可以。」

他自述:「我在倫敦從事投資銀行業,而且表現優異。但我並不認為,做一個資產經理人有什麼貢獻。……『成為墓園裡最有錢的人』,對我來說沒有意義。當時我沒有錢,也沒有新工作等著我,儘管當時經濟持續處於大蕭條時期,我還是毅然辭職。而事後證明這是正確的決定。換句話說,『價值觀』應該是、也永遠是最終極的檢驗標準。」

杜拉克因展現獨立思考與行動,讓他由內而外散發管理思想大師的絕代風華。但是,有多少人能像他一般,背叛「成功」? 外在期望,就像遊行隊伍的鼓聲與腳步聲,交織成一股「無名權威」,催促人們往同一個方向前進;無名權威的聲音太大了,很少人能像杜拉克一樣,聽得到內心呼喚,並立即回應。

不同於他大半輩子鑽研的組織管理,七十歲以後的杜拉克,最喜歡提一個問題:「你希望後人記住你什麼?」他藉此引導人們思索,自己真正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事情在有生之年不去做,一定會後悔?他一再強調,員工的職場生涯往往比公司壽命還長,死命保住公司位置、把公司當人生全部,相當不智。

找對坐標,人人都可以做自己

那要怎麼「發現自己」呢?卡內基訓練董事長黑幼龍建議,假設你面前有片鏡子,鏡子能呈現五年後的你,你希望從鏡子裡面,看到什麼樣的自己?這就是你的「願景」(vision)。清楚願景同時,另一個聲音經常伴隨出現:「失敗怎麼辦?」人們不免自問,黑暗中我一躍而下游向彼岸,但,真的有彼岸嗎?

許多人認為,「做自己」是有錢人的奢侈,一般人總是必須為五斗米折腰。「這是邏輯上的謬誤。關鍵不是你的錢夠不夠,而是你想把現在所有的好,都攬在身上,不願放棄,」游乾桂說。找到自己的坐標,自然就能取捨。

此外,人們也常以為,辭去讓自己厭煩的工作,就是做自己,這也是個迷思。「做自己絕不等於逃避,兩者差異在於你有無專業,做自己有承擔,也要付出代價,」游乾桂說,如果一個工程師想開麵包店,卻毫無做麵包的知識與技術,那就流於空談;至少,他應該花時間學習,把做麵包的武功練好。

費雪筆下為盔甲而活的武士,花了很長的時間,一關關通過沉默之堡、知識之堡、志勇之堡,通過獨處、自我檢視、克服疑慮等考驗,路程中,象徵貪婪與權勢的盔甲,一點一滴地溶化,終於,他發現自己站在山頂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以及無法言喻的新生力量。這,就是「做自己」的境界。

七個問題,檢查是否找對方法「做自己」

一、願景是什麼?
假設前面是鏡子,反映未來的你,你希望看到怎樣的自己?景象越清晰,做自己的目標越清楚。

二、是做自己,還是逃避?
做自己必須付出努力與承擔,過程有風險、有痛苦,不會比現狀輕鬆、快樂。

三、對錢的看法正確嗎?
錢能換到幸福才有意義,認同少賺、少花也能幸福者,做自己機率較高。

四、得與失都清楚嗎?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懂得放棄,是做自己的開始。

五、與家人溝通了嗎?
為家人分析得失,爭取支持,先找最有共識的開始做。

六、你有專業嗎?
缺乏對目標的認識與專業,做自己的風險將升高。如果專業不夠,請現在開始培養。

七、你想一步到位嗎?
做自己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做不到100%的自己就先做50%,重點是拿出行動力,往目標逐步接近。

四種狀況,代表離「做自我」越來越遠

一、身心俱疲:
找到自己的最大特徵是,充滿熱情,對能實踐自己的事,再辛苦也不累,反之是怎麼做都很累。

二、經常犯錯:
工作怎麼做都做不好,效率差,經常延遲、犯錯。

三、不想學習:
就算有機會免費受訓,也缺乏學習動力,例如擔任會計工作卻對會計新知不感興趣。

四、缺乏願景:
站在自我檢視的鏡子前,無法想像或不敢想像三、五年後的自己。


商業週刊


2005年9月11日 星期日

發現桃園 HOT PUB!

和朋友去過桃園民族路上的一家澳洲餐廳RODEO'S,其名雖為澳洲餐廳,實際上是間High翻天的PUB,去過一次就讓你不會忘記,尤其店裡面老客人及服務人員的熱情,讓即使不是熟客的你都感到溫暖。(雖然這好像是應該的喔?)

澳洲餐廳RODEO'S 老闆就是澳洲人,據說在家鄉和老婆離婚,為了逃避情傷或其他而遠走至台灣開了這間餐廳。店內裝潢簡單前衛,入內後可看見右手邊的牆壁貼滿了服務人員與客人同樂的熱情照片,在即使不是主要道路,房租動輒仍要十幾萬的桃園市,屬於狹長型空間的RODEO'S桌數並不多,扣去吧台的部分,約只有六、七桌,所以在其Live Show的熱門時段,站著也幾乎無法移動寸步。

我坐在吧台邊,大口吃喝著我最愛的烤魷魚及生啤酒,饒富興味地看著,吧台外,有位子的客人則忙著彼此打酒熱絡氣氛,吧台內只見Vivian、Vanessa等人邊order邊上菜,好不忙碌;

等到十點半目前最受歡迎的「DNA」一團到來,那才是這個夜晚的開始....

DNA五人樂團,主唱著是阿東,貝斯手是二花,其他的我不太記得了,沒打到招呼咩!阿東是個超搞笑的人,在Show期間,絕對不會有冷場,時時笑聲不斷,每唱完一個段落就說句 " I love Taquilla!! ",讓人強烈懷疑他絕對是被派來推銷某廠牌Taquilla的殺手級人物。

當天本來沒有開放點歌,阿東興之所至開放點歌,我點了首Chet Baker的 "My funny Valentine" 及 "Autumn Leaves",雖然阿東隨即哼了一段"Autumn Leaves"的旋律但後來還是笑笑說:「這曲子太高檔,其實我們很!伍百的曲子比較適合我們台客風啦!好不好?」讓台下又笑成一團...

當天唱些什麼曲子我已忘了,不過記得在四首曲子後,台下就已經High成一片, 好幾位辣妹和老外都上台一展舞技,其中一位是龍姐,據說龍姐在她生日的時候甚至出現上空的豪放景;

這一天阿東鼓譟著龍姐,龍姐說只要有人請全場喝一杯啤酒就脫了!有沒有人請我不得而知,只知道在當時那樣熱烈的氣氛下,龍姐姣好的身材及火紅的奧黛莉當季Bra(?)一時之間讓鬧聲幾乎震垮RODEO'S。

不同於我幾近一成不變的生活,在RODEO'S認識號稱「裝熟魔人」的小鄧常常報到,他熱烈地和每位客人哈拉,明明可能是不認識的,也可以叫聲小舅子之類的開始聊著不著邊際的話題或是交換名片,我心中也不再懷疑朋友說他的業務作的非常好的一番話了。

看著穿梭在人群中的他,手中的Taquilla應該已經是第30杯了吧?很難想像最近和女友分手、67年次的他現在的心情。

坐在身邊,約莫24、25歲,手不離煙、酒不離口的年輕帥哥,有點醉意似地調侃吧台內的服務員,或若有所思地彷彿正在眼前十公分處為自己堆砌一座回憶城堡,享受著已逝的甜與苦。

這一天是Saturday night....在RODEO'S中看到了熱烈與悲傷,一如往常的PUB 場景。


主廚推薦

義大利麵.墨西哥餐.藍帶(雞/豬)排.德國豬腳

熱門小菜

薯條.墨西哥辣雞翅.炸雞塊.熱炒小菜

Drink

暢銷醇酒

麥卡倫12年.約翰走路12年.格蘭菲迪12年.金快活Teq

暢銷調酒

環遊世界.試管(40支).琴湯尼.威士忌可樂.蘭姆可樂.長島冰茶

暢銷啤酒

嘉士柏生啤酒.海尼根.百威.酷爾斯.可樂娜.台灣啤酒(瓶裝)

軟性飲料

Dr. PEPPER.Mountain Dew.Root Beer.Cock Cola


  1F No.167, Ming-Zha Rd., Taoyuan City, Taiwan R.O.C.           tel:(03)331-8089

2005年9月8日 星期四

【台中】南瓜屋

南瓜屋位於台中市五權綠園道,兼具人文及美食特色的美術園道商圈,相信去過台中的人應該不陌生。1997年開幕至今,打著紐澳良風味及義式酒館風味菜色,能夠在台中存活如此之久,她的特色可以想見。

來到五權西四街,不管時間是午後或是夜晚,都很難忽略南瓜屋的存在。可愛的南瓜logo、兩層樓磚紅色別具特色的建築、若是下午時分南瓜屋還未開放用餐的時間,還可看見騎著機車來,兩手捧著一整箱看來香噴噴的法國麵包走近南瓜屋的年輕師傅的畫面。


等你走近店內,四周可愛的南瓜擺件、匠心別具的復古電話亭、以及午後陽光灑上桌的悠閒,絕對讓你甘心和三五好友在這裡消磨時光。



等到美食上桌,「美味しい!」的驚嘆自然也不奇怪。
像我,點的是6分菲力,小巧的蔬菜擺飾、恰到好處的熟度、鮮甜的肉汁...好吃得讓人感動。


別忘了健康的蔬果沙拉、塗滿厚厚南瓜醬的烤麵包、以及餐後的現烤南瓜派,即使肚皮已經撐上了天,還是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吃。
還好我不住台中,否則這樣的誘惑,我怎麼能不天天報到?!不過由於本人鍾愛菲力,其他的餐點滋味如何,請各位看官自行品味囉!

ㄚ~南瓜屋食客眾多,記得要先預約ㄚ,否則等個20分鐘是常有的事。

地址:台中市五權西四街108號
電話:(04) 2372-8456, 2375-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