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7日 星期日

客家CD推薦~ㄚ淘的歌

觸阿淘,是個剛巧的機緣,
無意中在朋友車上聽到阿淘的歌,
覺得旋律非常好聽,
尤其我也是客家人的關係,

聽著聽著,漸漸有非常溫暖的感覺,
原來客家歌也能像台語歌一樣,
深入一般人的生活,
後來更驚喜的發現,
阿淘這一張專輯,
居然還是特定族群的發燒片。

  
其中,我最喜歡的
就是這首風平浪靜,
慵慵懶懶的調子,
背後單音和唱及女聲的合聲,
加上吉他乾淨的撥絃聲,
彷彿清涼的微風緩緩柔柔地吹過夏夜海岸,
舒適不過的自由及無限的想像霎時迸發......

  
更有網友評鑑:「離開台灣八百米是有歌有聲有話的客家詩,勝過王維的唐詩。」

  
一起來欣賞囉!~

   ~ 風平浪靜 ~

南風撩人 撩來撩去 釣檳 不知幾時黏手心

撐一條船 離開台灣一百米 風平浪靜 日頭漸漸沉下去
撐一條船 離開台灣二百米 風平浪靜 紅天紅海紅腳臂

撐一條船 離開台灣三百米 風平浪靜 大魚招我煞煞去

撐一條船 離開台灣四百米 風平浪靜 星兒隻隻笑瞇瞇

撐一條船 離開台灣五百米 風平浪靜 海龜擔頭透大氣  哈!

撐一條船 離開台灣六百米 風平浪靜 水螢蟲遊來游去

撐一條船 離開台灣七百米 風平浪靜 天河流向東方去

撐一條船 離開台灣八百米 月光彎彎 釣到兩尾小石斑


風平浪靜 撐一條船 南風撩人

三條饞貓 芒入門就喵來喵去

一隻笨狗 跟上跟下牙嘻嘻

撐一條船 離開台灣八百米  有無歡喜  貓兒知

釣檳:釣竿
毋知:不知
招捱:叫我
煞煞:快快
隻隻:個個
擔頭:冒出頭
水螢蟲:海裡的螢光蟲
天河:銀河
芒:還沒
牙嘻嘻:笑的露牙


【DVDinfo雜誌專題介紹】

從廟坪開始~

  阿淘把自己創作的音樂當作是地方土產,不靠主流媒體的宣傳,沒有商業化的包裝,阿淘以走唱的方式,累積了一群死忠的歌迷。主要是阿淘的歌能喚起許多人心中沉澱已久的回憶。許多歌迷傳達:每次聽阿淘的歌,兒時畫面就會在腦海一一浮現。 
  阿淘的第一張專輯「離開台灣八百米」,只在北埔一帶販售,「我已經不曉得回絕掉多少個通告、多少個媒體,」並不是阿淘要抗拒主流媒體或主流的行銷通路,而是阿淘很珍惜目前的生活方式。要是歌曲寫到一半沒有靈感了,阿淘就到屋外看看自己種的絲瓜熟了沒,到附近的田裡遛狗散步,到附近的河邊釣魚。這樣的生活方式,讓阿淘創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對阿淘而言,遠離了台北,也遠離了壓力。這是阿淘人生道路上,最正確的選擇。

  九七年夏天,阿淘移居新竹縣北埔鄉,住在南坑村的偏僻山腰,並開始在新開幕不久的「老頭擺客家餐廳」駐唱,在九七年夏秋之交,還沒有出版第一張專輯之前,還沒有成為「客家歌手」之前,阿淘就決定開始一種具強烈實驗性的自發性表演﹍﹍每週日下午到廟口唱歌,讓這些還沒有以任何形式面世的的客家歌,在廟口出現。沒有人邀請,沒有人宣傳,沒有人佈置,沒有人管理,一切都是發於自主的意志,單純的想讓最原始的表演形式重新在廟坪發生,讓源自於這塊土地的歌謠,在最適合的地方傳唱,讓忘了廟口可以做什麼的人們,重新珍惜這個特殊的環境。同時,也是在尋找一個最舒適的表演空間,有天空、有土地、有植物、有走動的人、有吹過的風、和嬉戲的孩子。
阿淘這一唱,就唱了將近兩年,這之間幾乎可說風雨無阻,除了選舉期間,廟坪被佔用,和偶而來賣膏藥的生意人,阿淘從九七年的秋天唱到九八年,再唱到九九年夏天,才暫停這段可能是台灣史上,前所未有的客家音樂的實驗表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