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朋友,就讀藝術學院,其親師正是古琴老師,彈得一首好琴,
除此之外,家中收藏的其中一把有名字的古琴(可惜我忘了),
聽說價值三十萬,至今日此時,大約價格又往上飆升不少。
話說當時我偷偷燒錄了她那位朋友借她的光碟,據說是其親師親自彈奏的,
她那位朋友十分寶貝那兩片光碟,若非偷借,那古琴聲大約今日也不會有緣流洩在我房中。
只有七根弦的古琴,不像古箏多至二十一根弦,但我就是鍾情於斯。
纖細的身軀、優雅古典的花紋、穗帶,讓人彷若得見身著白色素衣、柔若無骨的纖纖美女,
巧笑倩兮、又似雙眉微蹙地輕舞在薄霧中..........
音樂實在擁有非常神秘的能力,像今日我為些小事心煩,
放著''文王操'',聆聽之餘,雖不至像孔子先生在當年師琴於師襄子時,
居然得見文王之面貌,但古琴聲似乎就有這止水的魔力,心情也漸趨平靜,
不過不知為何,心裡的想法或情緒卻會轉趨堅持,(奇了)
這是否同樣是古琴樂聲的魔力?
2004年年底與R一起去受沁於NSO國家交響樂團在中正紀念堂廣場的現場演奏,
來自中國的呂思清拿著據說是''流浪者之歌''作者薩拉撒特當年所持的小提琴,
露了一手讓全場鴉雀無聲的好琴技,我至今仍能清楚回憶當時的讚嘆,
即使天公不作美讓天空時而中雨時而小雨,
即使我最後離場前為了躲雨,小跑而不慎在後半場觀眾前跌倒,
那一夜古典音樂的洗禮,仍讓我對音樂的世界踏進了一大步。
古琴樂聲,跳脫了我常聽的爵士柔聲,
和著窗外數千年來沒有改變的雨聲,
回到久遠的青銅世界、絲綢之路的沙塵、
平沙落雁的遺憾、戰場上橫陳的無主白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